科普文章 首页 > 健康科普 > 科普文章 【健康科普】慢阻肺为啥会让人喘不过气? 作者: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金艳鸽日期: 2024-02-13 “走几步就喘不过气,爬楼梯像胸口压了石头”——这是许多慢阻肺患者的真实感受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简称慢阻肺,英文COPD)是一种逐渐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,全球约有3亿患者深受其困扰。为什么慢阻肺会让人呼吸困难?背后的“元凶”是什么?下面将从科学角度解析这一现象,并提供实用的应对建议。一、慢阻肺:被“堵住”的呼吸通道 慢阻肺并非单一疾病,而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病变共同导致的综合征。长期吸烟、空气污染、粉尘暴露等是其主要诱因。 关键病变: 1.气道狭窄:支气管因炎症反复发作而肿胀,管腔被黏液堵塞(类似吸管被捏扁)。 2.肺泡破坏:肺泡壁破裂,多个肺泡融合成“大泡”,失去弹性,无法有效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。 二、为什么喘不过气?四大“窒息”机制 1.气流受限:呼吸通道变“拥堵” - 炎症黏液堵路:支气管内黏液分泌过多,像“淤泥”一样堵塞气道,气流通过受阻。 - 气道壁增厚:长期炎症导致气道肌肉增生、纤维化,气道变窄,呼气时更容易塌陷。 2.肺泡“气球漏气”:氧气交换困难肺泡弹性纤维被破坏后,呼气时无法正常回缩,残留大量废气(二氧化碳),新鲜空气难以进入,导致氧气摄入不足。 3.呼吸肌“过劳” 患者需要更用力呼吸才能对抗气道阻力,呼吸肌(如膈肌)长期超负荷工作,最终疲劳无力。 4.恶性循环:缺氧引发全身连锁反应长期缺氧会导致肺动脉高压、心脏负担加重,进一步降低身体供氧能力,加剧气喘。 三、如何应对?科学管理“呼吸自由” 1.药物治疗:扩张气道,减轻炎症** -支气管扩张剂(如噻托溴铵):放松气道肌肉,快速缓解喘息。 -吸入激素:减轻气道炎症,减少黏液分泌。 2.肺康复训练:强化呼吸能力- 腹式呼吸:用膈肌代替胸部肌肉呼吸,减少耗能。 - 缩唇呼吸:呼气时缩唇缓慢吐气,防止气道塌陷。 3.氧疗与无创通气- 严重缺氧患者需长期低流量吸氧,维持血氧饱和度>90%。 - 夜间使用无创呼吸机,辅助呼吸肌工作。 四、预防:远离“窒息之源” 1.戒烟:吸烟是慢阻肺最大诱因,戒烟可延缓病情进展。 2.避免污染:雾霾天减少外出,接触粉尘时佩戴防护口罩。 3.接种疫苗: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急性加重风险。 五、总结 慢阻肺的呼吸困难并非“喘几口气”那么简单,而是气道阻塞、肺泡破坏、呼吸肌衰竭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通过规范治疗、科学锻炼和积极预防,患者仍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。若您或家人出现长期咳嗽、咳痰、活动后气促等症状,请及时就医排查,早诊早治是关键! 呼吸是生命之本,守护每一口空气,从了解慢阻肺开始。 供稿: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金艳鸽 审核: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 邢亚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