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“术中冰冻”浅谈拾遗

作者:病理科 胡泊日期: 2023-12-11

       上次我们谈到了“术中冰冻”的大概流程,以及“术中冰冻”的结果对接下来的手术所带来的意义。但是,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谈到:到底什么时候需要“术中冰冻”?哪些不适合做“术中冰冻”?“术中冰冻”的剩余组织都做了哪些处理?下面,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。
 
       什么时候需要“术中冰冻”?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1. 明确病变肿物的良、恶性;
  2. 判断恶性肿物是否侵犯周围组织,有无淋巴结转移;
  3. 确定肿物边缘组织有无恶性组织残留,以明确手术范围;
  4. 了解切除组织的来源,例如阑尾、输卵管或其他异位组织。
 
       哪些不适合做“术中冰冻”?
  1. 疑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变组织;
  2. 最大直径≤2mm的标本;
  3. 术前易于进行常规活检者;
  4. 脂肪组织、骨组织和钙化组织;
  5. 需要依据核分裂象计数判断良、恶性的软组织肿瘤;
  6. 主要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而不能依据组织形态判断良、恶性的肿瘤;
  7. 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(例如结核、病毒性肝炎、艾滋病等)。
       “术中冰冻”的剩余组织都做了哪些处理?
 
       手术中送检的标本,病理医生取少部分主要的病变部位,来进行“术中冰冻”。剩余组织要充分取材,和冰冻切片剩余组织一起,进行常规石蜡病理诊断。对于一些疑难的病例,还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、特殊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分子病理检查,才能做出最终的病理诊断!
 
       虽然“术中冰冻”30分钟就能发出报告,但是和常规石蜡病理相比较,还是有很多局限性,能借助的综合判断手段也受限。所以“术中冰冻”并不能完全取代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常规石蜡病理。临床医生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、与病理医生权衡利弊,才能选择更恰当的方式来为患者解除病痛。